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保护工作的7个成功案例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从保护世界遗产到弘扬非物质遗产和支持创意经济。
Lantern Min An Culture Hub hero
Last update:26 July 2022

保护文化遗产,汇聚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保护文化并使其绽放?文化是社区身份和凝聚力的源泉之一。在当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文化也是我们改造社会和更新思想的最强大资源之一。教科文组织的职责是提供我们所需的工具和技能,以充分利用文化巨大的可再生能量。

无论是通过直接接触,还是借助网络终端设备,历史地标、活态遗产、自然遗址以无数种方式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是创新的天然驱动力。艺术家、创作者和表演者也通过丰富的途径帮助我们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并重新思考所处的环境。这些是我们应对当前全球挑战——从气候危机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宝贵资产。

在过去的75年里,文化的概念经历了巨大变迁。人类也在努力理解文化为何具有强化我们的身份意识的能力,教科文组织过去几十年的行动见证了这一努力的多种体现: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对保护遗产免遭破坏的必要性的认识,到发起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国际运动,以及推出作为创意经济和维持文化就业和从业者生计的关注点之一的活态和非物质遗产概念。我们与文化的关系在上个世纪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过往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进一步变化。

美国将参与一项吸引了全球民众想象力和关注的国际努力。通过贡献于对历史文明的保护,我们将强化并丰富自己的文明。

John Fitzgerald Kennedy肯尼迪,第35任美国总统

阿布辛拜勒——我们不必在生者和逝者之间抉择

UNESCO_Culture_LR1
Abdou Simbel

日出前几分钟,数千游客聚集在阿布辛拜勒神庙内排队站立,一同屏住呼吸。他们即将目睹一种罕见的现象,在过去3000年中这种现象每年发生2次。每年2月和10月的一天,清晨6点29分,冉冉升起的太阳将光线投进狭窄的入口。阳光穿透70多米深的宽大柱廊,直达内部圣所,照亮公元前13世纪的神庙建造者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旭日神庙由一座岩石山丘雕刻而成,旨在向生活在上尼罗河的努比亚人展示埃及最伟大的法老的力量。随着时间流逝,这座伟大的神庙及较小的建筑物逐渐被沙子覆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遗忘,直到1813年重新被发现,世人方能再次欣赏这处古埃及天文学知识及建筑技艺的杰出典范。

但仅仅一个多世纪后,古老埃及文明的这个最南端的遗迹面临新的威胁。在阿斯旺高坝建成后,尼罗河水位上涨将致其被淹没损毁进而遭到遗忘。建造大坝的目的是发展农业,以及增强埃及独立性和发展经济。大坝建设计划引发了全球辩论,此后长时间成为媒体头版讨论热点:我们是否必须在历史遗迹和保障今天幸福生活的经济繁荣之间做出选择?当这么多人需要食物和紧急援助时,我们为什么要顾及古老的石头和建筑?

在拯救埃及神庙这一史无前例的保护运动中,教科文组织证实了人类不必牺牲过去来换取今天的繁荣。恰恰相反,备受人们关注的历史遗迹有助于民众了解我们是谁,也代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一位希腊作家兼科学家曾提出著名的世界7大奇迹名单,2个千年之后,“世界遗产”的概念诞生了。

1964年,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式启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下,来自50个国家的专家齐心协作。这是考古工程史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整个遗产地被小心地切割成大块,拆解后异地重装,为子孙后代保存下来。新址离河岸200米远,较原址高出65米。

UNESCO_Culture_LR2

今天,守卫着神庙入口的4座雄伟雕像每天依然凝视着河流和冉冉升起的太阳,一如3000年前那样。成功拯救阿布辛拜勒的国际合作使人们认识到,世界各地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方都需要守护。就像尼罗河谷的神庙一样,它们必须得到保护以免受诸多威胁,如武装冲突、蓄意破坏、经济压力、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

《世界遗产公约》于1972年通过,是确立这一概念的最重要的全球文书。它将所有国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已有194个通过了该公约,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签署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遗产如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要将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必须首先由其所在国提名。国际专家组会审查提名,确认是否合乎标准。最后,由21个教科文组织当选会员国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

威尼斯——文化遗产保护与全球旅游能否共存?

UNESCO_Culture_LR3

在努比亚神庙倡议几年之后开展的威尼斯的保护运动是对多种挑战做出的回应,包括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旅游业爆炸式增长。

如果游客在秋日的清晨走出威尼斯火车站,他会看到这里的“主要街道”大运河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气,这是寒冷空气与水面接触形成的。有着超大圆顶和细长新古典主义柱子的小圣西满堂及其邻近建筑物如同漂浮在潟湖水面之上。自威尼斯共和国的鼎盛时期以来,这一景观持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游客。彼时的威尼斯主宰着欧洲的超级经济体之一。

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激励了无数画家、作家和艺术家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依然脆弱,并有可能永远消逝。与阿布辛拜勒神庙一样,这座城市的存续受到水位上升的威胁。海平面的无情上升导致洪水成为这里的常态。在1600年前,早期居民将长长的木桩深深地钉入潟湖泥沼之中,形成建城的地基。湿度和微生物正在侵蚀这些木桩。

UNESCO_Culture_LR4

1966年威尼斯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之后教科文组织和意大利政府随即发起了拯救这座城市的大型运动。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包括巨大的移动防洪闸,用于在涨潮时将潟湖与潮水隔离开来,保护低洼区域免受洪水侵袭。30年后,这一行动在技术成就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成功得到了广泛认可。

但威尼斯仍然需要悉心照顾,其存续有赖于坚持不懈的警惕。这座城市在几个方面仍然受到威胁——大众旅游、后续城市发展带来的潜在破坏,以及络绎不绝的巨型游轮对其脆弱地基的冲击。

围绕威尼斯现状的国际动员和压力促使意大利政府于2021年下令禁止大型船只进入市中心,以保护威尼斯的环境、景观及艺术和文化完整性。在这一决定出台之前几天,教科文组织宣布了有意将这座城市列入其《世界遗产濒危名录》。在定址并建成永久性大型游轮停靠点之前,班轮将被允许在威尼斯工业郊区马格拉停靠。这些决定诠释了保护历史名城和文化遗产城市中心的巨大复杂性。威尼斯面临的特殊情况需要量身定制的措施和技术,有别于传奇的埃及神庙的保护。

即使新世界的每一座博物馆都被清空,即使旧世界的每一幢著名建筑都被夷平,只要威尼斯得到拯救,那么那里将有足够的空间让整个生命充满喜悦。威尼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本身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幸存艺术品。

Evelyn Waugh沃,英国小说家、记者和旅行作家
威尼斯建城于5世纪,分布在118个小岛上,在10世纪成为主要的海上强国。整个城市是一个非凡的建筑杰作,即使是最小的建筑也包含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如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韦罗内塞等。
San Giorgio
Venice and its Lagoon 2

吴哥——长期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

UNESCO_Culture_LR5

在柬埔寨的森林深处,暹粒省的土地上坐落着雄伟的吴哥窟,5座莲花形塔楼拔地而起。若你从正门走进寺庙,其宏伟规模和精确对称性令人心生敬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纪念建筑。

吴哥窟是一座庞大如伦敦的古城的一部分。古城曾是高棉帝国的心脏,在9-15世纪,其统治疆域从越南南部延伸到老挝,从湄公河延伸到缅甸东部。到公元1500年前后,很可能是在数次大洪水和长期干旱之后,城市被遗弃。寺庙、建筑和复杂的灌溉网络被周围的森林吞噬并隐藏起来,直至1860年重新发现。

到20世纪90年代初,该遗址受到重大威胁,许多寺庙面临极高的倒塌风险,一些遗址被洗劫一空。内战爆发、红色高棉政权崛起以及随后的内乱等因素使吴哥的保护工作无法开展。

UNESCO_Culture_LR6

1992年,吴哥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柬埔寨在多年冲突后走向复苏的一个里程碑。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寺庙保护工作旨在协助国家建设和民族和解。 国际协调委员会(ICC-吴哥)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特殊文化遗址而采取的行动是国际团结的一个突出例子,也是教科文组织在遗产方面取得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30个国家和一个科学、恢复和保护项目特设专家组以创新方法聚集在一起,将保护行动与可持续发展努力密切联系起来。

在25年的时间里,112个当地村庄参与了社会凝聚力动员,吴哥成为一个鲜活的试验场,展示着可持续旅游业和手工艺的潜力。这个巨大的遗产地现在生活着70万居民,在限流的前提下每年吸引约500万游客。公园当局正在开展几个项目,希望通过实施尊重当地特性的可持续旅游业来改善社区生活。仅仅14年后,吴哥窟就被移出了《世界濒危遗产名录》,这归功于柬埔寨人民的付出。

在1992年启动之时,柬埔寨刚刚摆脱20多年的冲突。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成功,这一事实证明了《世界遗产公约》的潜力和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团结。

穿行于寺庙之中,我看到了建造它的繁荣文明的印记:墙壁上雕刻着数百个美丽人物,讲述着这些先民的故事;宽阔的廊室一定是他们祈祷的场所;两侧带柱子的长长走廊上必曾留下他们的足迹。

没有人确切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帝国遗弃了这座寺庙和周围的城市,但在15世纪,几乎所有人都离开了。树木在石头上生长。只有佛教僧侣留下来照看这些隐匿的寺庙,并在里面祈祷。

但这并没有阻止朝圣者和游客继续前往这里欣赏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现在,几个世纪后,我非常荣幸自己能成为访客中的一员。

Michelle Obama米歇尔·奥巴马,美国前第一夫人
吴哥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吴哥考古公园占地约400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区域,包含9-15世纪高棉帝国多处都城的宏伟遗迹。其中有著名的吴哥窟寺庙,以及大吴哥的巴戎寺及其无数的雕塑装饰。
吴哥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吴哥考古公园占地约400平方公里,包括森林区域,包含9-15世纪高棉帝国多处都城的宏伟遗迹。其中有著名的吴哥窟寺庙,以及大吴哥的巴戎寺及其无数的雕塑装饰。
Angkor Ta Prohm Temple (Cambodia)
Angkor Bayon Temple
Angkor (Cambodia) 2

莫斯塔尔——符号在战争与和平中确实重要

UNESCO_Culture_LR7

现在是波黑的七月末。夏季旅游高峰携来大批人潮涌入莫斯塔尔的鹅卵石小巷。这座舒适的中世纪城镇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其特点是3个社区的和平共处:穆斯林波斯尼亚人、东正教塞尔维亚人和天主教克罗地亚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达后,就直奔莫斯塔尔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老桥。

被当地人称为“斯塔里莫斯特”的老桥是奥斯曼建筑的杰作,是该地区不同社区和谐共存的象征。自16世纪以来,这座桥让他们跨越内雷特瓦河聚在一起——直到波斯尼亚战争爆发。这座桥是城市东部的波斯尼亚社区(穆斯林)与西部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团结的象征。老桥建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因此具有穆斯林血统,是一座人行天桥。它是所有当地社区之间的纽带,没有军事或战略价值。1993年摧毁桥梁的行为只是为了迫使社区分离,阻止族群混居。随着桥梁化为废墟,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所蕴含的和平与理解价值观也在消逝。

UNESCO_Culture_LR8

5年后,由教科文组织协调的老桥重建项目启动。尽管今天在城墙上仍然可以看到战争的伤疤,但重建的桥梁现在已成为和解和冲突后愈合的象征。

今天,人群挤在街道上,观摩跳水健儿从桥顶一跃而下。自从老桥重现昔日的容光,这项有着悠久传统的习俗也得以恢复。如同战前的每年7月,莫斯塔尔3个社区的年轻人都会勇敢地跳入29米下的河水中。

停火后的4年多之后,昔日的敌人齐心协力,从河床上捡起石料,重建他们昔日的友谊象征。老桥于2004年完成重建,并于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它是连起共同过往和共同未来的桥梁。要在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社会中恢复信心和重拾和平,仅仅靠重建一座桥梁显然不够。但是,关爱和平的象征必然尤其意义。

我当时正在办公室里,在迫击炮声中工作,这时我们听到了街上的惊呼声——桥塌了。当时发生的事情令人印象深刻,我永远不会忘记。人们都跑出来观看。手榴弹和炸弹横飞,但大家仍然从藏身之处走出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病弱者和强壮者、穆斯林和基督徒,他们都来了,都哭了。因为那座桥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我们所有人。

A. Bubić布比奇,波黑东莫斯塔尔文化和体育专员

廷巴克图——当军阀袭击遗产,和平缔造者回之以更多遗产

UNESCO_Culture_LR8

廷巴克图坐落在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门户之上,让人联想到神话般的世界尽头的城市,阿拉伯和非洲商人会从远方赶来,交易盐、黄金、牛和谷物。在英语世界,马里北部的城市代表着一个遥远的地方。大篷车们毫不畏惧,仍然穿越沙漠,每年数次来到这里。他们携带从撒哈拉沙漠北部采掘的岩盐,这是他们的祖辈经营了几个世纪的营生。

其鼎盛时期出现在16世纪,当时这座城市有10万名居民,这里的清真寺和圣地在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非洲重要的学习中心,其图书馆拥有至少70万份关于艺术、科学和医学的历史手稿,以及众多古兰经抄本。这些手稿以华丽的书法写成,见证了非洲历史和思想生活的丰富性。

在2012-2013年冲突期间,艾哈迈德·巴巴研究所保存的4万份手稿中有4千多份遗失。有些被焚或被盗,还有1万多份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廷巴克图的居民将30多万份手稿秘密运往首都巴马科,帮助拯救了他们宝贵的遗产。还有许多手稿被封存进泥墙的缝隙或掩埋起来。虽然这些手稿暂时得到保护,但现今保存条件无法保障其能流传给子孙后代。

为了帮助保护廷巴克图的文化遗产并鼓励和解,教科文组织一直支持当地社区参与古代手稿保护项目,从而确保为全人类长久保护这些文化财产。

教科文组织协调重建了14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陵墓以及津加里贝尔和西迪·牙希亚清真寺,这些遗产在冲突期间被武装团体蓄意损毁。

UNESCO_Culture_LR9

重建廷巴克图被破坏的文化遗产旨在促进社区之间的和解,恢复信任和社会凝聚力。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将陵墓重建纳入一项总体战略,通过结合在职培训和项目保护来振兴建筑传统并确保其传承。

为了确保重建的神社与原神社尽可能匹配,重建工作参考旧照片资料,并咨询当地长者。当地工人使用传统方法和当地材料,包括阿霍石、稻秸和含草料的土坯。

廷巴克图陵墓遭到破坏一事令人震惊,也成为了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揭示了文化和遗产在得到暴力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助推的现代冲突中的重要性。它反映了原教旨主义者有多么強烈的意愿摧毀其它伊斯兰文化,以及任何与他们的期待相异的愿景。伊拉克和叙利亚已曾发生对伊斯兰、前伊斯兰、基督教或犹太遗产的类似直接破坏。重建这些遗产已远不止是一个文化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安全问题,也是被冲突撕裂的社会的复原力和进一步凝聚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廷巴克图的古迹是与宗教仪式和社区聚会密切相关的活态遗产。它们的外观和形式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包括每年的周期性变化(雨水侵蚀和灰泥剥落)、定期维护(每3-5年一次)、结构加固修复(往往添加支撑物),以及可能开展的更大型施工,如扩建、升高屋顶。在引导和帮助当地民众建设自身能力、提升其韧性,以使其沿袭坚持了600余年的传统保护自己的遗产的同时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何等程度?谁应该对什么负责?这些都是遗产保护中的棘手问题,远不止是将一处遗产列入著名的世界遗产名录那么简单。

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白银产自白人的土地,但上帝的话语、绝世名物、历史和童话故事,这些只在廷巴克图才有。

非洲谚语
廷巴克图是著名的古兰经桑科雷大学和其他伊斯兰学校的所在地,是15、16世纪在整个非洲传播伊斯兰教的思想和精神之都和中心。这里的三座大清真寺——津加里贝尔、桑科尔和西迪·牙希亚——让人想起廷巴克图的黄金时代。虽然不断修复,但这些历史遗迹今天还在经受荒漠化的威胁。
2014年6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领的廷巴克图专家团前往廷巴克图,评估占领该地区的反叛部队对该市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可在视频播放设置中激活英文字幕)

保护文化认同和韩国传统:活态遗产的纽带作用

UNESCO_Culture_LR10

在全罗北道首府全州附近的乡村,11月底的天气已经寒意四起,再过几周冬天就将来临。

是时候为漫长而冰冷的季节做准备了;是时候制作泡菜了。

韩国人民的饮食,每顿都少不了盐渍和发酵蔬菜制成的配菜。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标志性菜肴,制作韩国泡菜还是一项社区活动。

家庭主妇们紧盯着天气预报,以确定准备泡菜的最佳日期和温度。制作当天全家出动,朋友和邻居都聚集起来。这个过程相当费力,需要许多人手来处理整个冬季所需的大量蔬菜。他们一起劳作,交流技巧,进而通过泡菜强化彼此的关系。各个家庭轮流制作泡菜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今天,整个村庄将聚集到一个家庭里。他们将一起清洗前一天晚上用盐腌制过的大白菜,再拌上赋予泡菜独特酸辣味的调料。具体的做法和配方由母亲教给女儿,从而使泡菜文化代代相传。

2013年,韩国泡菜作为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体现了韩国的合作和分享精神。泡菜是社区的重要文化资产,值得为保护和弘扬。尽管泡菜的制备可能存在地区差异,但它超越了阶级、地区乃至国界。

文化习俗的生成往往先于国界的划分及国民的对立。共同的文化习俗甚至可以成为和解的途径。

UNESCO_Culture_LR11

这种希望在2018年得以实现,当时朝鲜和韩国决定合作提交一份关于传统摔跤的联合提案,作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一项遗产。

“希日木”摔跤是一种肢体对抗游戏,也是朝鲜半岛广泛流传的娱乐形式。在北方,摔跤手借助腰带(一头缠在腰间,一头系在右大腿上)、躯干、手和腿,努力将对手推倒在地面。其特点是腰带的运用和将公牛授予获胜方的传统。在南方,比赛的形式基本相同,成年组决赛的优胜者将获得一头公牛,象征着农业的丰富,并获得了“壮士”的称号。

作为一项接地气且受伤风险极小的运动,希日木亦被视为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韩国人在家庭和当地社区广泛接触这一传统:孩子们向家庭成员学习摔跤技巧;当地社区每年举行一次公开摔跤比赛;学校也提供相关教学。

UNESCO_Culture_LR11

经过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两个缔约国于2018年11月同意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合并审查他们各自提交的申报文件。教科文组织欢迎这一区域合作倡议,并通过一项历史性决定,将“朝鲜族传统摔跤‘希日木’”作为朝韩联合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虽然《名录》中已有数个多国联合提名遗产项目的先例(如古斯米、鹰猎、地中海饮食),这两个缔约国为了朝鲜族传统摔跤列入名录而走到一起仍然是前所未有的,它标志着朝韩和解道路上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一步。这也是朝韩双方长远而深入的联系的胜利,也是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的胜利。

那是女人们聚集在一起八卦的时刻。可能还会有相亲。泡菜制作过程会促成一些婚姻。

Sunhui Chang张臣慧(音译),韩裔美国厨师
文化遗产并不仅限于历史遗迹和物品收藏。它还包括我们从祖先那儿继承并传给后代的传统或活态表达,例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知识和技能。面对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活态遗产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了解不同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跨文化对话,并鼓励相异生活方式的相互尊重。
Kimjang, making and sharing kimchi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1
Kimjang, making and sharing kimchi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3
Kimjang, making and sharing kimchi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2

在后新冠肺炎疫情世界中促进文化

UNESCO_Culture_LR13

文化和创意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之一。据估计,全球文创领域每年产值达4.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1%,创造了2.25万亿美元的收入和近3000万个就业岗位,雇用的15-29岁人口比其它任何部门都多。文化和创意产业对于包容性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至关重要。

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通过是国际文化政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通过这一历史性文书,国际社会正式承认了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员创作的当代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2005年公约》在创意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引导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设计和执行,这些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和获取。

公约承认缔约国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维护、采纳和实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政策的主权权利,支持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为新出现的挑战寻找政策性解决办法。

公约以人权和基本自由为基础,为打造知情、透明和参与性的文化治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UNESCO_Culture_LR12

持续反思文化和遗产

教科文组织的历史见证了过去几十年来文化概念的深刻转变。从60、70年代主要关注建筑和自然的全球公约开始,国际合作为保护和促进文化开辟了新的战线,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创意经济。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领导的委员会和1982年召开的世界文化政策会议引领了“文化”的定义。2022年,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会议(Mondiacult)将评估过去40年来在文化政策方面取得的进展,并重新构想其在后疫情世界中的未来。

看看这些世界遗产

印加路网

全长3万公里的印加路网(Qhapaq Ñan)道路系统由印加帝国建造,它跨越山岭、谷地、雨林、沙漠,将印加首都库斯科与帝国的遥远地区(从亚马逊河到安第斯山脉)连接起来。印加路网规模庞大,是工程技能的突出成就,凸显了印加人掌握的建筑技术。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通过这些道路前往该地区的考古遗址,如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加路网于201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这将有助于这些道路获得急需的修复资金。

婆罗浮屠寺庙群

婆罗浮屠(Borobudur)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东南亚最伟大的考古遗址之一。这座雄伟的佛教寺庙位于爪哇岛中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9世纪。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基座是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中间是三个环形平台,呈圆锥体;顶端是佛塔。墙壁和栏杆饰以浅浮雕,总面积2500平米。围绕着环形平台有72座透雕细工的印度塔,内有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尊佛像。该遗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下于20世纪70年代得到修复。

巴米扬山谷(阿富汗)

这一文化景观于2003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遭到遗弃,后又经历军事行动和炸药蹂躏,状态极为脆弱。由于存在杀伤性地雷,该遗产地的部分地区无法进入。